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西工社区

【校友风采】国庆专辑 | 国产大飞机的“打铁匠”—罗恒军



 

罗恒军是我校2001级金属材料专业校友、中国二重万航公司技术开发部副部长,高级工程师,中国二重技术专家。1982年出生的他,在自己的研发团队里是年龄最大的。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,耗时7年,首次实现了C919大型客机主起落架系关键承力件的国产化,突破了超大型钛合金中央翼缘条控行与控性等30余项关键工艺技术,出色完成了起落架、中央翼等70余项产品、130余件关键承力件的开发、设计和制造任务,将航空模锻件的饭碗端在了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中。

“就是想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点事情。”怀揣着航空报国之志,2008年,罗恒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,来到了中国二重万航公司工作,这一干就是11载。

罗恒军习惯把模锻件的制造过程比喻为“打铁”,“模锻件的制造其实就是打铁,只不过以前是手工打,而现在用设备。”所以,航空模锻件便是为飞机“打铁”。主要是搭建飞机的骨架,通过模锻零部件来给飞机组装“骨骼”,而罗恒军团队负责的是主起落架部分。

 

主起落架是飞机的关键部件,被称为飞机的“双脚”。

2010年,二重万航上马大飞机起落架等关键部件国产化项目。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时,二重万航已实现5个关键锻件中的4个关键锻件国产化。主起外筒是C919大飞机上最大、最复杂的关键承力锻件,也是C919大飞机主起落架上最后一个未国产化的锻件。

 

大型飞机的重量主要靠起落架支撑

C919大飞机的起落架,必须承受住70多吨的飞机落地瞬间冲击力。要生产如此巨大的高强度钢部件,难度无法想象。同时,作为C919大飞机起落架的系统总成——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对产品的要求也非常苛刻,多次否定了罗恒军团队的研发结果。不行,这个产品根本没法装机。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和德国人的冷眼,罗恒军就像是在黑暗的隧道中行走。

 

该怎么办?“越到这种时候,我们越不能轻言放弃。”罗恒军说,“这个产品难道只有德国人才造得出来,我们就不行吗?”

就这样,罗恒军及其团队卯足了劲,细抓工艺设计与操作,狠抓过程控制,如果仍不行,就重新梳理,继续再造……

 

201511月,罗恒军团队终于成功试制出满足国际适航要求的C919大飞机起落架锻件高质量产品,实现了装机应用的重大突破。如果说C919大飞机是一只扶摇直上三千尺的大鹏,那么就是罗恒军及其团队为它添上了矫健的双腿

 

正因为多年来参与飞机项目的研发,罗恒军养成了一个特殊的习惯。“每次坐飞机,我都会观察一遍。”他笑着说,“像舱门、外翼等地方的零件都是我们二重研发制造的。”说到这里,罗恒军脸上满是自信和骄傲。而罗恒军看得最为仔细的地方是飞机窗框,问及为何,他便收起笑容——原来,这个关键技术国人还未掌握、突破。“我们一直都是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,”罗恒军相信,“用中国人自己的‘眼睛’看到的风景会更美!”

 

C919国之重器,既是大国崛起的必备实力,更是展示国家风采的闪亮名片。罗恒军下定决心,“如果说,大飞机是新一代名片,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中国名片擦得更亮一点。”

罗恒军总说,他只是一个“打铁匠”,在做一些基础零部件的制造。在他心中还有很多目标想去实现,他将带着团队坚定前行、潜心研发,不断攻坚克难。他知道,做到重大装备的每个产品国产化、实现自主可控,要走上不受制于人的道路,仍任重而道远。